各國積極投入醫療數位轉型,推動2022年全球數位醫療市場達到2110億美元,北美為主要領先群,在全球智慧醫院評比中,台灣僅1家進榜,居末段班,遠遠落後日、韓,競逐此一新市場,生策會提四大政策建言。
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副會長楊泮池16日在2023生策年會中,針對產業關注的數位醫療轉型議題進行分享,除了盤點十個未來會改變醫療走向的重大趨勢外,也解析台灣的機會與挑戰,並提出加速醫資系統革新、整合醫療數據規格、推動國際標準銜接、獎勵採用創新數位醫療科技四大政策建言。
楊泮池表示,2022年全球數位醫療市場營收估達2110億美元,2022年至2030年營收年複合成長率(CAGR)預估達到18.6%,2030年市場規模達8260億美元,其中北美為主要市場,為全球最早採用智慧醫療解決方案的地區之一,全球營收占比達44.3%。
楊泮池指出,台灣有很多ICT企業投入相關領域發展,但在本土醫療體系應用卻相對少,從全球智慧醫院評比中觀察,台灣僅有台中榮民總醫院一家入選,雖然是兩岸三地華人唯一一家入選,仍落後韓國跟日本的13家。
他表示,全球已進入雲原生資訊時代,台灣醫療數位基礎建設始於1990年代,由各醫院打造自身的資訊系統、硬體設備及網路架構,迄今仍多為傳統醫資系統,創新醫療數位科技難以串接舊世代的醫院系統,不利新科技落地應用,台灣醫療數位基礎建設亟待革新。
他提到,由於各醫院醫療辭彙及撰寫方式不同,電子病歷及醫療影像交換格式也未統一,各家醫療數據規格不相容,成為研發與臨床驗證一大挑戰,同時也缺乏全面性的國際標準銜接,未來要走上國際具挑戰。
楊泮池強調,醫療數位轉型,仰賴政策面建立獎勵誘因鼓勵醫療體系革新數位基礎建設,以利創新數位醫療科技研發、串接與落地應用,加速醫資系統革新。在整合醫療數據規格部分,期望能建立醫療數據交換規格,以利加速數位醫療研發取得有品質、正確性、足量與多元代表性的真實世界資料。
至於國際標準銜接,可建立FHIR實行準則,同時納入數位醫療產品規範,制定審查與認證機制。並透過政策鼓勵醫療體系採用國內研發數位醫療科技產品,以加速累積臨床真實數據資料並利未來國際布局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