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2023年立陶宛商機日」21日落幕,外貿協會指出,共協助18家立陶宛業者與近60家台灣業者媒合,合作領域涵蓋食品、物流等,促成約2588萬美元商機,成果豐碩。
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委託外貿協會舉辦「2023年立陶宛商機日」,貿協今天透過新聞稿指出,協助共18家立陶宛業者對台採購或尋求在台合作夥伴,其中包括立陶宛海運集團Limarko Shipping、家具集團VMG Group、船電系統公司Harju Elekter,以及重要太陽能及光學鏡片製造公司BOD Group。
立陶宛業者採購產品含括貨櫃船、冷凍船、機械設備、五金零配件、太陽能模組用元件、智能軟體開發,其餘合作產業包括食品、物流等,共媒合近60家台灣業者,洽談80場次,促成約2588萬美元(約新台幣7.76億元)商機。
VMG集團是立陶宛IKEA最大的家具供應商,同時也是多種加工木材供應商,今天與汎其企業(木材工會)、特力屋洽談關於木材代理及DIY木材進口,雖未談成訂單,但VMG集團表示,此次洽談超乎期待,有機會和台灣廠商代理及合作。
另外,Solitek為太陽能板的立陶宛製造商,本次採購的品項包含用於太陽能電池板模組及相關零組件。由於新建廠區,Solitek來台主要希望能尋找更多的供應夥伴,特別是三芳化學生產的膠膜,因為可以回收再利用,符合歐盟國家對產品永續性的要求,是可進一步合作的台灣業者。
台灣企業方面,貿協舉例,穎漢科技在精密零件設計與製造方面累積豐富經驗,專門生產CNC車床與CNC銑床,買主對於穎漢所提供的自動化機械及智慧系統相當有興趣。穎漢於全球提供服務網絡及技術支援體系,並在歐洲設有服務據點,希望透過此次機會搶攻立陶宛市場。
台灣出口至立陶宛產品以積體電路、汽機車零配件、機械零配件、塑膠製品與ICT產品為主;主要從立陶宛進口實驗試劑、木材家具、雷射設備、化學肥料、醫療用儀器等。
貿協秘書長王熙蒙指出,受到COVID-19疫情、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衝突影響,全球供應鏈結構面臨調整,台灣已成為布局重點;立陶宛訪團也是台灣室內口罩解禁後第一團來訪外賓,別具意義。
|